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禁止投喂野生动物有了法规支撑

日期:2023-06-20 12:10:27 来源:文汇网

杨浦公园,丰茂的绿色植被曾引来一对凤头鹰筑巢。公园管理方发现后,没有将它们紧急转移,而是采购了两张绿色纱网,将其绑在树干上,既确保了通行安全,也避免凤头鹰因看到行人产生应激行为。

通江达海的上海,是“东亚—澳大利西亚”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中转站,吸引了白头鹤、黑脸琵鹭等一众珍贵来客。如何平衡好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,成为摆在这座超大城市眼前的新课题。


(资料图)

今天,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《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》(简称《条例》)和《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》(简称《规定》),其中首次建立栖息地制度、建立候鸟科学防护巡护制度、加强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等。

“重点将有益经验举措提炼固化、创新完善,形成契合上海特点的制度规范,助力上海‘生态之城’建设,为更高水平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”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这样阐释。

厘清行为边界,禁止投喂野生动物入法

生物学家们认为,人类与动物同处一座城市,应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边界感。

经二十余年的绿林铺设,上海森林覆盖率从%一路增至%,优质生态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。夜鹭、貉等一批野生动物正走进都市生活。然而,城市居民们却面临新的苦恼——清晨恼人的蝉鸣、入夜后惹人心烦的蛙叫声。发挥提升栖息地的生态服务功能,促进其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,想要实现双重功能需要厘清行为边界,禁止投喂就是其一。

貉是一种上海本土野生动物,由于其能迅速地适应城市环境,种群数量近年来实现爆发性增长。一项调研显示,上海至少约260个社区或绿地有貉分布,并集中于松江、青浦、闵行三区。

剖析貉密度较高的小区,居民不听劝阻地乱投喂是原因之一。“能否把禁止投喂野生动物写入法条?”立法征询时,曾有生物学家抛出心声。但提出这一建议时,专家们心中也没有把握。看似寥寥数字,落地实操环节却困难重重。大量的城市公园、口袋公园,甚至是社区,有限的执法力量如何精准监管到每次乱投喂行为?

在吸纳各方意见后,《条例》将“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”写入其中。这令不少专家学者感到振奋。

刘永龙更为此“支招”:不妨考虑授权执法,给予公园保安阻止投喂等权力。同时,针对经营性投喂产业链应明令禁止,并加大执法处罚力度,从源头上遏制投喂行为的发生。

对于不少社区“与貉为邻”的现状,《条例》也明确提出应对之策:居住区内发现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异常等情况的,可以向区主管部门报告,由其组织采取措施。

保障专项资金,栖息地保护迈向制度化

高大的乔木、低矮的灌木、耳边不时响起的蝉鸣鸟叫,交织成了嘉定区浏岛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。丰富的植被,构成了鸟类丰富的食物来源。如今,这里已成为上海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。

自2013年起,上海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熟经验,选择了一批生态基底好、野生动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探索建立了一批野生动物栖息地。浏岛野生动物栖息地就在其中。历经十年探索,这些栖息地已成为野生动物赖以生存、繁衍的重要空间。然而,栖息地想实现生态系统健康、生物多样性稳定,需要方方面面的细致维护,包括林绿地生境养护、栈道和标识标牌树立、投喂饲养、繁衍抚幼、病害防治等。

种种环节均需资金支撑,目前栖息地管理维护费用主要源于财政拨付、企业自筹两类渠道。有限的预算,造就了栖息地的管护水平和管理成效参差不齐。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刘永龙关注到,野生动物保护经费纳入政府部门预算被写入法条。“有了明确的资金支持路径,栖息地建设就更有保障。”

夯实物质基础,还需加强人员队伍建设。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看来,引入经验丰富的社会力量至关重要。“每种野生动物都有其特有的习性、喜好,唯有长期观察了解的人才能以最小尺度干预的方式保护好它们。”

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顾晓君表示,将会同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巩固栖息地修复成果,尽快建立和完善市野生动物栖息地制度,明确保护要求、管理方式和维护职责。同时,还将制定并发布野生动物保护巡护工作指南,加强对候鸟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等重点区域的巡护。

资源数据共享,树立社会共治理念

《条例》和《规定》中还有一个反复被提及的高频词——修复。

《条例》中明确的是栖息地修复,提出对原生状态退化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修复,提升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质量。《规定》中谈及的则是生态环境修复,并明确提出建立生态环境公益基金制度,保障生态环境修复等公益事项的开展。

“从传统的‘罚’到强调‘修复’,”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看来,这是一种理念上的转变,其指向的是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共保护意识。

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就是一个生动案例。市人大的一项监督调研表明:自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,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均呈现恢复向好趋势。去年,长江口监测到鱼类种类达45种,较2021年增加了7种。其中,长江江豚监测数量达13头次,今年4月还监测到一头新出生的幼豚。

这既得益于水生生物资源的科学养护,也基于各方力量的联动参与。比如,长江口近海水域,120余个常规渔业监测点和濒危珍稀水生生物监测点记录着“水生物种家底”,并与全流域监测科研单位共享共用,合力保护珍贵濒危物种,提高长江口生物多样性。

实现人与城和谐共生,需要激发市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。《条例》为此明确:本市“每年11月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,4月的第二周为爱鸟周”。

作者:王嘉旖

编辑:苏展

责任编辑:顾一琼
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